前言不搭后语

本来计划每周写一篇周记,但距离上一篇已经过去两周了。不能说没时间写,毕竟这十多天里,绝大多数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刷微信短视频上。

也不是无内容可写,反而是可写的东西太多,多到不知如何下手。什么都想学,什么都想研究,却因行动力不足,最终什么都没做成。

上学时觉得写日记很难,因为每天的生活重复无趣,无事可记;如今则是因为接触的知识、资讯和想法太多太杂,眉毛胡子一把抓,完全没有头绪。

我写周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与总结,为未来的工作或创业积累知识和技术储备。内容分为以下几个主题:

  1. 感悟:本周的一些感想随笔,有主题或无主题皆可。
  2. 学习:编程或英语的学习心得。
  3. 项目和产品:本周发现的优秀框架、项目或软件。
  4. 阅读:读书笔记或好文章推荐。
  5. 其他:难以归类的内容,可能是一个零散的想法,或者简单记录一天的琐事。

现在动笔(敲键盘)时,上周的想法早已烟消云散,本周倒是零星记录了一些,稍作整理也能凑个半篇。最深刻的感悟就是:还是得多写。

学习

见这篇文章吧《MCP 入门》

产品

一、知识收集工具

网页剪藏工具 cubox

已经用了一年,本周刚完成订阅充值。这是一个 Chrome 插件,可以用来收藏网页,支持分类、打标签以及标注功能。我主要用它实现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多端同步。

微信

微信自带的“收藏”功能和“文件传输助手”,是我用来存放待读内容的最重要工具(没有之一)。

flomo

用于记录日记、想法和感悟的神器。

以上这些工具,再加上 Obsidian 笔记,构成了我记录和复盘知识的完整体系。

二、扣子

其他

我从来不骂百度的产品,因为它不是做得烂,而是它的产品设计本就如此。 – 网友评论

企业应用 AI 的门槛在于本地化部署,但真正的难点其实是数据问题,尤其是内部保密或具有专利要求的文档资料。即便企业有能力进行微调训练和构建知识库,但数据格式和标准化(符合 AI 模型要求)的程度往往不高。要想将 AI 更好地应用于业务场景,仍需解决数据重塑和信息幻觉等问题。 — 我的感悟